XM外汇

所谓选对方向,是选对做分子的路(2025年03月06日)

XM

公众号写了将近十年,很多话题其实是老调重弹 ,比如,不断有人经常提及的,选择重要还是努力重要 ,那么旧文说过。(详见:《人生的选择题和证明题》 《再谈人生的选择题与证明题》)

简单总结:证明题是为了能有更好的选择,选择题是不辜负自己努力的证明 。

那仍然不断有人问,该怎么选择前进的方向 ,选择职场 ,选择其他路线等等,我一直强调的是,选择能发挥自我价值的领域 ,而不是盲从所谓的热点。那么,今天我试图用另一种方式来解答,就是无论你选择什么前进的方向 ,要让自己做分子,而不是做分母。

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分母 。

分母 ,是所有选择这个方向的人。

分子,是在这个方向达成你预期目标的人数。

比如说,你想考个985大学 ,分母是所有参加高考的人,分子是考上985的人,有人选择高考移民 ,比如去天津的就很多 ,因为相对其他省市,分子和分母的比例更高一些,相对而言 ,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分子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

比如,很多人希望成为程序员,看中了程序员的高薪酬 ,那么要看这个人的薪酬期望是多少,比如说前几年,网上觉得程序员年薪50万挺容易的 ,那么假设这是你的期望值,达成这个待遇的就是分子,而所有从业者和试图进入程序员领域的人 ,就是分母 。

在程序员的红利期,比如互联网早期,因为市场诉求激增 ,投资活跃 ,创业公司成长迅速,分子激增的速度大于分母增速,给人一种感觉 ,就是这个行业很容易拿到满意的回报。移动互联网早期也是,安卓程序员,iOS程序员稀缺 ,凡是早入局的回报都很好,分子先激增,分母慢半拍。

但今天的局面有所不同 ,我说一个很重要的常识,公众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往往是落后于时代5~10年的 。

我希望你们认真理解这句话 ,这也是我之前强调的一个观点,你不需要预判未来,你只需要更好地认清现实。

现实发生的时候 ,很多人是无感的。所以我写公众号这么多年 ,不少读者觉得我判断力特别好,预测神准,其实我早解释过了 ,我不是,我没有,我只是比别人更早的告诉你们现实是什么 ,而很多人把这个当成了预测 。

现实是什么,我几年前其实就说过了。(详见:《关于程序员的996,我们谈谈历史和逻辑》 《程序员职场的出路在哪里》 《谈谈事实和逻辑 》)

是的 ,四五年前我就告诉你们,现实是怎样的,但是大家感受不到 ,今天,相当多从业者已经感受到了,找不到工作的程序员 ,被迫转行的程序员越来越多 ,但一些非从业者,还沉浸在过去的幻觉里,你们知道每年毕业生多少是计算机专业的么 ,张雪峰之流还在怂恿年轻人去报考计算机专业。

最近两年,我在新加坡这边各种线下活动,和不少业内大佬交流过 ,硅谷那边,就算是伯克利的计算机毕业生,找工作都很难 。AI时代来了 ,基础技术工作者的工作机会越来越难。鉴于公众的认知延后,程序员群体的分母仍在急速膨胀(看看每年高校毕业生专业分布!),但最近几年 ,所谓高薪程序员,这个分子却一直只降不升。

从绝对值来说,高薪程序员的分子还是挺大的 ,但从趋势来说 ,成为分子的难度越来越高,你有把握让自己成为分子么?

有人说,想转型做AI研发工程师 ,看新闻说工资很高 。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如果你想做AI相关的应用,不需要去学习AI研发 ,普通程序员就可以,AI的API和其他API没什么区别,普通程序员都会调用处理接口 ,不存在转型做AI研发工程师。

如果你说的是大模型开发,我讲一点,这个领域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在博弈 ,是的,前段时间那个被小米千万挖角的小姑娘不是什么海归博士,但人家在北大读硕期间的几篇论文是很强的 ,你如果有这个实力 ,你确实有机会。否则,你会面对一个现实,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在分母里去争夺做分子的机会 ,这真的很难 。

AI研发真正的人才需求没那么大,AI应用的需求确实很大,但不需要所谓AI研发 。

当然 ,学习利用AI做研发是一个必然趋势,但说的不是一回事,不赘述。

以前有个说法 ,生化环材,四大天坑,其实我读书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当时这几个专业还挺热门的。说真的,这四个领域的市场天花板低么,一点不低 。生物医疗公司不赚钱吗?化工企业集团不赚钱么?环保 ,碳排放难道不是21世纪最大的产业方向么 ,至于材料,天啊,处处都是金矿 ,光智能手机领域,一个锂电池,一个液晶屏 ,就多少上市巨头。

新能源车的锂电,也是材料学很重要的应用领域,电极材料的突破会带来市场爆炸性的增长 ,以及甚至诺贝尔奖的惠顾。建筑方向,防火保温材料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气凝胶听说过没有 。至于服装 ,最近户外运动越来越热门,各种材料科技也是不断在这个领域堆叠。其他如以及环境治理,回收等等 ,随便数数 ,生化环材的市场空间简直大得不得了。

为什么叫做天坑专业?不是说天花板低,不是说没有商业空间,因为做分子太难了 ,太吃资源了,所以普通人没机会往上走,所以能做到高薪的分子只限顶尖的一小撮人 。

什么是资源 ,你搞个折叠屏的设计,几个亿下去可能啥都不是,普通人没法做懂么 ,你需要特别特别出色,才能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你,还不能确保你做出有价值的成果 ,普通人只能是分母。

程序员人人都能做,有台电脑就能改变世界。

但是AI研发就不一样了,太吃资源了!就算是DeepSeek ,如果不是幻方一年能赚十位数 ,怎么搞,拿啥搞 。如果一个公司要把几个亿,几十亿的资金投入到算法研究 ,会用普通程序员么?怎么可能,必须选择最优秀的,最有机会成功的那些人对不对。

每个领域 ,做成分子都有很可观的回报,问题是你能不能。

前段时间直播,我讲我大学毕业设计的课题 ,两相流,流体力学的范畴,我就随便聊了一句 ,有个全球的跨国消费领域巨头,核心科技就是流体力学,在中国也有很好的市场业绩 ,让大家猜 ,谁呢,戴森电器对不对 。

你看,流体力学也有很好的市场空间对不对 ,戴森的流体力学专家,待遇是不是也是很可观的 。

我大学同宿舍的同学,在美国行业巨头做芯片设计 ,是领域内顶尖技术专家,待遇当然也是顶级的,你说我们什么专业 ,我们专业是热物理,芯片设计是非常热门的科技领域。听上去和我们专业好像没啥关系对吧,但是芯片散热可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特别是现在消费电子产品越来越轻薄。芯片晶体管密度越来越高,如何有效散热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考量,这就是他的职责所在 。

回到那句话 ,你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成为分子 ,这点最重要。如果你盲目追随所谓热门的领域,所谓大众认可度高的领域 ,然后你在里面当一个分母 ,烘托别人的成功而已。

如果你想说,找到好赛道可以事半功倍,那么仔细看看 ,哪些领域分子正在快速膨胀,而分母没有同比增长,看看自己有没有机会 。

我这些年一直是坚持用这种思维来跟读者们分享 ,你们可以翻翻,我是哪一年开始说出海的,鼓励大家多研究海外市场 ,多做出海尝试的。今年可能有人会说,出海早就卷得不行了,但是你往前看 ,我十多年前就投资了白鲸出海社区。从当时来看 ,出海赛道是不是一个分子快速激增,分母还磨磨蹭蹭的时代 。到现在,很多企业在国内竞争环境和国际局势变幻的环境下开始被动出海 ,而相关人才需求其实依然旺盛。

我鼓吹安卓的时候,早期读我百度空间和微博的同学可能还记得(微博已经主动销号,不要问了) ,当时市场主流声音还是力挺塞班。

当你想要选择一条适合发展自己的路线,记住多想想,自己能不能成为那个分子 ,而不是分母 。

那么这里几个注意点。

这条路线的分母都是谁,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分子都是谁,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以及 ,想成为分子 ,自己应该达到什么高度 。

一定要更好地看清现实,而不是沉浸在过往的所谓经验中 。

我最近劝年轻人,编程是基本能力 ,要学习,无论你未来从事什么工作,有编程思想 ,和基于编程思想的逻辑能力很重要。但普娃不要选计算机专业,除非你天赋异禀,有把握认为自己可以在这个领域站在分子上。

张雪峰之流 ,只是不断贩卖历史经验,根本认不清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