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外汇

她接住了那些情绪劳动过载的医生(2025年04月01日)

XM

品听是一名专攻免疫学方向的医生。4年前,她成为一名执业心理咨询师 。

“有时去治愈 ,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作为医生,她理解疾病的残酷 ,更了解生命脆弱;作为心理咨询师,她也能看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精神困境。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医学生在病房里跟家属打了起来 。起因是医学生下了班之后 ,主治医生让他去找家属谈手术事宜,并请家属签手术单。

接班的还没有来,医学生就穿着便装去找家属了。做完手术 ,家属把年轻医生告了 ,理由是他不穿白大褂和家属谈医疗事宜 。

年轻的医学生的确违反了医院规定,但同样满腹委屈。当同事品听找到他时,对方非常愤怒 ,冲动地表示以后不想当医生了!

品听没有急于劝说,而是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发泄情绪,品听倾听着 ,也适当对他的言论表示支持。等发泄完,医学生开始反思,患者也很辛苦、家属的情绪也可以理解 。

这几年 ,她将心理学知识投入到日常实践中,缓解同事们过量的情绪劳动,也更好地帮助了那些受困的病人 。

一 、长期压抑情绪的医生群体

有时品听会看到 ,被认为抗压能力很强的医生们,只是用强大的“超我”压抑了“本我”,不仅忽视了自己的需求 ,甚至把压力都转化成自我攻击 ,慢慢压垮自己的情绪。

她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位让她印象深刻的医生。这位医生37岁,曾在北京的三甲医院供职,并立志成为一名关心患者的好医生 ,也一直身体力行地践行医者责任: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

但在2024年,这位医生被查出鳞状细胞癌,已经转移至肝肺 ,“无法治愈 、时日无多 ”。在品听观看的那场网络直播中,患癌医生反复讲述自己的不甘和迷茫。他没有伴侣、没有儿女,但资助了一个贫困孩子 。“我认为我一直很努力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做一个好人的问题上。但现在我的逻辑已经不能自洽了,我这一辈子到底干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这位患癌医生说 ,医生曾是他最引以为傲的职业,他也努力做到了一个“好医生”。为了让医药费断缴的病患能继续治疗,10年里他借给病人40万元;看到无人照顾的老太太 ,他主动去换尿不湿;甚至 ,在他做完化疗后,还为病人做了9个小时手术——因为暴露性损伤太多,其间他出手术室吐了好几次血 。

但在两次化疗后 ,他觉得自己的痛苦没有被病人理解。“有些病人去找我的时候,跟我说你自己看癌症,你还得癌症啊?这说明你的医术是不是也不太行啊。 ”

屏幕前的品听五味杂陈 。她敬佩患癌医生 ,后者为病人做的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份职业对个人的要求;但她也察觉到患癌医生或许存在认知偏差,他不甘、愤怒,甚至想自杀——就像品听曾在医院接触的许多普通癌症患者一样。

“他的心理问题可能早已经存在了。”品听认为 。

“在医疗行业里 ,超我强大 、特别有奉献精神的人比较多见 。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学医第一课)开始,我们接受的各种教育都是为病人的健康福祉做贡献、以患者为中心。这会激发人的奉献精神,也让医生能从自我牺牲、助人中获得成就感。”她说 。

在医院里 ,品听经常听到同事问她:你学了心理咨询,什么时候帮我疏导下?有时候压力太大的同事也会直接找她倾诉。

她看到了一种巨大的需求。多数医务工作者给予帮助和安慰的方式,是压抑自己的情绪 。

曾经有一位患者对接诊的医生感到不满 ,于是告到了时任科室副主任医师的品听这里。彼时 ,主治医生已经下班 、医务部也建议他回到本科室解决问题,患者找到她时几乎是盛怒的状态。对方口不择言,把所有怒火都倾泻到了品听身上 。

品听静静听着 ,让对方讲个痛快,“表面上做了情感隔离,就想他的这些火都不是针对我的 ” ,安抚对方,也把事情处理好。但事后,她觉得深深无力。

“医院里有叙事医学 ,培训医生如何共情患者,强调医生的人文关怀 。但医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被看见,这部分我感觉还是挺缺乏的。 ”品听说。

二 、到底什么是真正看见病人

2020年 ,品听的工作重心从科研转向管理,接触到更多年轻的医院规培生,也更频繁地遇到需要心理治疗介入的难题 。在朋友的推荐下 ,她参加了简单心理为期两年的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 。

有外力推动 ,也有自身原因。她曾与自己的焦虑和自卑搏斗多年,并因此对心理学颇感兴趣。

小时候她就害怕解剖,从没想过成为医生 。学医是妈妈替她选的 ,做老师的妈妈带着姐姐到学校里为她改了志愿,报了省内的医科大学,直到录取通知下来她才知道。但她没哭没闹 ,甚至没辩解一句,因为她觉得自己“高考没考好,所以也没有说话的权利”。

从初中开始 ,她学习非常刻苦,对成绩和排名尤为在意 。后来她意识到,她是想证明自己;对谁证明呢?可能是一向好强的妈妈。但她逐渐发现 ,妈妈的认可是她永远“走不到的海市蜃楼”。

“上高中的时候,我妈说她有一个愿望,希望几个孩子都能上大学;等我们都上了大学 ,我妈就说希望我们都能读研究生 。等我们读研究生的时候 ,我妈又说,希望你们读博士。 ”

品听说,妈妈没有认可 ,只是不断地给她设立目标,“那个时候我就感觉,我面前好像永远都有一座山 ,而且一座比一座高,一个比一个难翻越。”

2014年,品听如愿出国读博士后 ,妈妈跟着她一起到美国求学 。一次聚会中,邻居同事们对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的同行表示佩服,妈妈在聚会后再次对她说:你也去发一篇吧。

她感到绝望 ,对心理咨询师形容当时的感受是“我整个人都散掉了”。

2016年,她毕业后回到家乡,通过免疫疗法配合肿瘤科医生治疗肿瘤患者 ,但在临床中她发现 ,有些病人的免疫系统对药物没有任何响应 。在反复思索解决办法时,她再一次想到了心理学 。

人的免疫系统与心理健康状态息息相关,作为专业的临床免疫学医生 ,她知道自己必须做好准备。2021年的秋天,在参与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项目的她也开始探索心理学联合免疫学的治疗方法。

至今,她已经带领学生发表了两篇重要的研究成果 ,分别证明了心理压力治疗对肺癌治疗的作用,以及口服抗抑郁药(盐酸安索法辛)能够提升抗肿瘤免疫力 。虽然从研究成果到用于临床还有很长的路,但这一发现也为治疗癌症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题角度。

学习心理学 ,让她在医院的本职工作更顺畅了。做科研时,她经常需要取得癌症患者的同意抽血做实验 。取得知情同意,对她来说曾是一个艰难过程。

在香港读博士时 ,她看到过导师的沟通过程,先是温柔地倾听、然后坦诚地说明科研目的:“希望邀请你参加这一项研究,虽然我们也不知道研究结果会是什么 ,结果也不一定能很快对你有用 ,但在未来,它可能会帮助到一些跟你类似的患者 ”。多数时候,患者都同意了 。

轮到她上阵时 ,她照猫画虎,按照老师的流程执行,却被拒绝了。她一度非常沮丧。

学过心理学 ,她终于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 。她意识到,在过往的沟通中,虽然表面坦诚 ,但她和患者们都回避了一个核心问题。患者们担心自己一旦拒绝,医生是不是就不给我好好治了?品听也担心,患者不愿意却不敢拒绝 ,反而因此不再信任医生。

“实际上,核心问题是解开患者的担忧,而不是单纯为了签知情同意书 。很多时候沟通不下来 ,是因为大家只奔着知情同意书去聊 。”品听说 ,“患者没有感觉被看见,他们只看到你在给我提要求。”

以前,她只是用导师教的“术 ”在沟通 ,但真正的沟通需要真正的共情,而真正的共情是“我看见你”,看到你的独特性 ,看到你的个性和困境。一旦患者感觉被关心,有效沟通就自然发生了 。

三 、在无常的世界里,常常安慰

品听作为来访 ,进行过20多次心理咨询。最后一次,咨询师对她说:我觉得我没什么能帮你的了,我相信你已经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处理好很多事情。

她的确感觉到 ,无论是对赢的强烈渴望,还是“冒牌者症候群”的阴影,都已经被完好解决了 。她学会了“退 ” ,不是委曲求全地忍让 ,而是允许和接纳。

“允许自己犯错,也允许别人犯错,允许负面情绪、允许成功正如允许失败。当我们去允许一切发生的时候 ,心情就柳暗花明了 。看见,即疗愈。”

现在,她一面在医院工作 ,一面兼任咨询师。但她说,双重的情绪劳动并没有让她觉得过度消耗,反而能从中获得力量 。

一方面 ,她的医学背景让她在咨询工作上有独特优势。曾经有过一个创伤非常复杂的来访,已经做了10多年的心理咨询,却还是常有轻生念头 ,于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寻找咨询师。

来访者同时预约了5个咨询师,并且很明确地告诉咨询师们 ,她只会选择能匹配的一个 。最终 ,来访者选择了品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医学常识 。对方有很多躯体化症状,而品听能运用自己的免疫学专业知识 ,优先为其解决躯体化症状。

“来访者常说自己身体不适,心理咨询通常需要更多去关注对方不舒服的情绪,而有医学背景的心理咨询师会有一个判断 ,哪些情况可能是情绪引起的身体反应、哪些情况确实有必要去医院做检查,就像导诊一样,还能提供一些医疗上的建议。”她说 。

回到工作场域 ,利用自己学到的心理学技巧,品听也在医院里帮助其他人。

医院是一个充满眼泪 、无常的地方。规培生们进入医院前,学校都会对他们进行心理评估 ,了解年轻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品听刚接触规培生那年,就遇到了好几个中度风险的年轻人。

其中一个女孩,非常沉默内向。品听了解到 ,哪怕是在朋友中间 ,她也很少主动发起谈话 。每次要轮岗换科室前,她都会很担心,甚至焦虑失眠。很多时候 ,女孩从进办公室就开始哭,一直哭到结束,言语中还会表露出自我攻击。

品听很心疼 ,这是一个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颠沛的女孩,不安全感充斥着她不到20岁的全部人生,但是她仍然努力认真地在生活 。品听用她学到的心理学技巧 ,守护女孩自尊心的尽力给予她认同、帮助和支持。

到毕业那一年,女孩对换科室这件事已经不再恐惧,她能顺利地说再见 ,也能笑着进入新科室。品听还听说,在宿舍时女孩的话多起来了,笑容也多起来 。

调任管理部门后 ,品听面对的医生更年轻 ,面对困境时情绪也更强烈 。

以往医生遇到患者投诉时,作为领导她只能安抚当事医生:我知道你委屈。但现在她能利用心理咨询师的胜任力,倾听并“接住对方 ”。

这些都是让品听觉得受到滋养的时刻 。

“有来访告诉我 ,做完咨询以后感觉自己变幸运了。以前做事不顺心、与人沟通不畅。现在沟通没问题,人际关系也变好了,事情自然而然就顺利了 。就像你种了一朵花 ,你看到那朵花发芽 、长大、开花了,她们的这种状态对我也是一种疗愈。 ”她说。

(采访对象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