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刺桐民间文化艺术年暨泉州市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计划(鲤城区)在市区府文庙正式启动 ,现场发布《刺桐民间艺术年方案》,计划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推动泉州非遗保护和传承,繁荣民间文艺事业 ,为古城增添底色和亮色 。
泉州是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是闽南文化 、海丝文化的富集区,孕育着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千百年来民间文化艺术在这片土地上萌芽、发展、壮大 ,涌现出一批经典作品、一群表演艺术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文化艺术逐渐式微。
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启动刺桐民间文化艺术年
为此,泉州市艺术馆 、鲤城区委宣传部、鲤城区文旅局共同发起刺桐民间文化艺术年暨泉州市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计划(鲤城区) ,以2025年—2027年为“刺桐民间文化艺术年”,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扶持,力争培育一批传承队伍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未来三年,鲤城区将支持设立30处民间文化艺术传习所,培育30支民间文化艺术队伍 ,力争让民间文化艺术氛围更加浓厚,涌现一批民间文化艺术精品。
今年将作为刺桐民间文化艺术年的试验年,鲤城区将支持设立10处以上民间文化艺术传习所,培育10支以上民间文化艺术队伍 ,重点扶持类别包括民间武术“刺桐春之拳”、民间舞蹈“刺桐夏之舞” 、民间文学“刺桐秋之语”、民间音乐“刺桐冬之乐”等5类。
“我们将按照‘传习+汇演’模式,鼓励、支持民间文艺团体 、组织或个人设立民间文化艺术传习所,培育民间文化艺术队伍 ,演绎或创作民间文化艺术作品,积极参加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公益活动 。”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鲤城将适时组织各传习所作品汇演 ,并根据传习所验收、队伍培育、公益演出等情况评定等次,按等次拨付补助资金。
现场,泉州市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计划(鲤城区)签约仪式举行 ,火鼎公婆 、拍胸舞、跳鼓舞、笼吹 、五音吹等项目现场签约。据悉,今年,泉州市艺术馆以鲤城区为试点 ,重点扶持传统舞蹈、传统音乐共计6个项目,将为项目提供扶持资金,并通过系统性保护、活态传承与创新转化,构建非遗保护长效机制 。
粗犷古朴的拍胸舞、诙谐幽默的火鼎公婆 、高亢激越的笼吹……当晚 ,一个个精彩的民间艺术、非遗表演轮番上台,并绕场巡游,共同开启非遗游园联欢 ,让市民游客大饱眼福。他们意犹未尽地追随着演出队伍的脚步,在府文庙内巡游,沉浸式感受民间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